微短剧创作要加快实现从“表达情绪→表达情感→表达情怀”的迭代升级
时间:2025-01-09 10:19:02点击量:81次


近年来,广电总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审慎包容的态度,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活力与秩序,在规范管理和创作提升两方面同时发力,推动微短剧行业不断向上向善,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如今,抵制劣质低俗、倡导优质精品已成为行业最广泛的共识,行业自律和自我净化能力不断巩固,生态日渐清朗;内容创作显著提升,弘扬时代精神、反映基层百态的优秀作品正成为创作主流;微短剧行业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纾解情绪、文化旅游、公益传播、品牌塑造、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


单就微短剧市场规模来讲,今年预计将突破500亿元,到2027年,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微短剧还真正实现了“造船出海”,海外传播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应用商店微短剧App下载榜前三均为中国企业,微短剧正逐步形成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化的新路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发文称中国微短剧市场价值在2021年至2023年间跃升了10倍,“中国微短剧将获得长期成功”。


即将踏上2025年征程,需要我们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扎实的举措、更长远的视野,推动微短剧事业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重点要在内容升级、打造精品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形成佳作叠出、亮点纷呈的新局面。

1

图片

理性适度“表达情绪”,坚决扭转低俗化、

浅薄化创作倾向

微短剧的兴起离不开对观众情绪的敏锐观察和精准把握,也正是在提供“情绪价值”的过程中,微短剧得以发挥缓解疏导现实压力的重要作用。


微短剧需要戏剧冲突,但是一个好的微短剧是不能光靠表达情绪来成就的,如果一味把展现极端情绪、夸大其词、刻意求爽来作为卖点捞取流量,更是极端错误的。微短剧理应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但也要培育塑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最起码要保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可以表达惩恶扬善,但不能以暴制暴;可以表达恩怨分明,但不能极端复仇;可以表达平等观念,但不要挑拨对立等。


创作者一定要端正态度,秉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绝不脱离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描摹人间百态、回应群众关切、满足人民朴素的价值期待。

2

图片

用心走心“表达情感”,

在共情共鸣中温暖人心、滋润心灵

撩拨情绪或许可以获得一时的追捧,但惟有融入深沉悠远、值得回味的隽永情感才能使作品取得长久的口碑。


通过倾注情感的细腻表达,微短剧能够逐步摆脱单纯追求“爽点”和“泪点”的浅层创作模式,迈向更深的精神世界。创作者要注重挖掘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层联系,聚焦广大基层百姓的喜怒哀愁,无论是友情的真挚、爱情的美好,还是亲情的温暖、乡愁的牵挂,都是值得用心书写表达的永恒主题。纵观《大妈的世界》《我的归途有风》《恋恋小食光》等优秀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充分开掘新时代人生故事中蕴藏的饱满情感,为当代人的精神面貌画像,最终发挥出抚慰人心温暖人心的积极作用。


这充分说明,只有走进人民中间、走向生活深处,依靠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生动刻画和表达,才能与受众建立起更持久的共鸣,才能赋予作品更持久的生命。

3

图片

以小见大“表达情怀”,

发挥鼓舞人激励人的文艺力量

微短剧创作的进一步升华在于表达和激发情怀,努力为观众带来精神的启迪和引领,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这不仅是创作深度的延展,更是文化使命的担当。我们要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灵感,从个体生活和微观视角,透视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等宏大主题,从平凡人、平凡事中提炼时代内涵与时代精神,打造思想深度与审美高度兼备的精品内容。


微短剧事业蓬勃发展,影响力已不仅限于网络视听领域,而广泛拓展到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微短剧创作迈上新高度,从“表达情绪”到“表达情感”再到“表达情怀”的迭代升级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思想深刻、情感真挚、内涵深远的文化作品,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河南人才共享科技集团